前半段的演講內容聚焦在「The Impact of College Financial Aid Rules on Household Portfolio Choice」學術論文上,意在指出當前美國助學貸款機制的缺陷。在美國,貸款的申貸程序(Loan Processing)分成三大步驟:一、申請階段(Application Stage)。二、核准(Approvement)。三、利率訂定階段(Rate Determining)。他提到,當前美國民眾的儲蓄動機不外乎有二:退休後的生活資金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而目美國聯邦政府計算學生助學貸款利率的規定對這些父母的個人財務規劃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突顯了助學貸款機制本身的缺陷和不公平性。這個缺陷肇因於助學貸款利率的計算和審核方式並未包括退休金帳戶以及房屋財產,使得富裕的家庭反而可以透過將資金轉投資至退休金帳戶或房屋市場的方式,來降低一般銀行帳戶的帳面資金餘額,以取得較低的子女助學貸款利率(甚至低於低收入戶的助學貸款利率),因此造成了助學貸款利率計算機制的不公平現象。
透過 Tansel 教授的演講得知此一狀況後,我認為,美國聯邦政府的助學金貸款利率計算及審核政策造成了個人消費性金融產業蓬勃的發展,並誘使大眾將資金轉往退休金帳戶或房市,此舉對美國人民來說是好是壞,各有不同的解釋方向,但對於個人消費性金融產業的從業者來說,這算是相當大的利基點,可藉此針對中產階級進行相關金融產品的推銷和販售。這也充分說明了政府的政策對於商業環境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必須給予相當的觀察分析和重視。
在演講的後半段,Tansel 教授分享了他在母國土耳其進行個人消費習慣抽樣調查以建立個人消費金融統計資料庫的經驗,以及密蘇里大學個人財務規劃學系的課程安排和教學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